Saturday, October 30, 2010

九龍城區議會 第九次會議記錄

九龍城區議會
第九次會議記錄
2009年3月19日(星期四)

http://www.districtcouncils.gov.hk/klc_d/chinese/doc/3DC_9cmin.pdf

文物保育工作匯報與石屋、前馬頭角牲畜檢疫站活化項目及龍津橋的保育工作(九龍城區議會文件第24/09號)

90.
尹才榜議員欣悉前馬頭角牲畜檢疫站的歷史評級獲提升,而且局方已委任藝術發展局研究把該處發展成真正的藝術村,不過他擔憂研究需時,令現時的牛棚藝術村繼續以現行模式運作,村內的藝術家繼續孤芳自賞,無法與周邊社區產生共鳴。有見及此,他希望局方應為研究設限期,以便盡早取得結果進行實務工作。

91.
陳景煌議員感嘆牛棚藝術村是一個三不像的東西,由於前馬頭角牲畜檢疫站交由政府產業處管理,因此除非有事先批准,否則外人是不可
22
隨便進出。再者牛棚藝術村位處一隅,而且沒有良好交通配套,使區外人士不會有興趣到該處一遊。在這些不利的條件下,令擁有歷史背景優勢的藝術村無法與內地那些開放給公眾參觀的藝術場地相比。要真正發揮前馬頭角牲畜檢疫站,他認為藝術發展局必須要有嶄新的意念才可突破現存的障礙。

93.
廖成利議員指出牛棚藝術村變成三不像,主要是因為該處變成藝術家的辦公室而不是用作藝術家的表演場地。他認為要令前馬頭角牲畜檢疫站變得有趣和有吸引力,便必需為它設計一些賣點。他舉例該處是屠牛的地方,大可改為食肆,以售賣牛肉麵、牛扒、牛柳等牛肉食品等作特色,從而製造賣點。他理解要達到這個境界必先另覓地點安置該處的藝術家租客,所以他同意局方委託中文大學進行研究,更希望研究會建議重建十三街,重新規劃該處的用途,讓藝術家可以擁有辦公室用地之餘,前馬頭角牲畜檢疫站亦可以用作更適合的用途。

94.
李慧議員表示他們不斷要求牛棚藝術村對外開放,即使區議會組成工作小組跟進也無功而還。她希望民政事務局和發展局聯手與藝術村的用家商討,增加藝術村開放給公眾參與其活動的機會,令牛棚藝術村發揮催化地區藝術水平的效果。至於點、線、面的保育工作方面,他希望政府可以隨龍津橋遺蹪出土,把注意力由集中於灣仔和中西區,改為放眼至九龍城區。

96.
蕭婉嫦議員贊同其他議員的觀點,應串連區內的歷史文物發展成文物徑,方可吸引遊人參觀這些歷史建築物。牛棚藝術村的現行管理模式未能配合藝術村工作的需要,她認為日後可考慮把該處改變成為藝術展覽場地,而且集中作為特定藝術項目的展覽場地,以免花多眼亂,令人無所適從。

98.
保育專員陳積志先生首先多謝議員支持政府保育歷史建築物的工作方針及所提出的寶貴提議,然後就牛棚和石屋兩個項目作補充說明:
(一) 牛棚藝術村 - 參考這幾年保育文物的經驗,保育歷史建築物不宜用過往產業管理的形式,租予某些機構使用,令市民無法進入欣賞而應以活化角度出發,給予歷史建築新生命、新活力;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